国庆去看院线,三巨头之中选了期待值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国》。以小人物见大时代,对于一向都是大人物喊口号的主旋律电影来说的确是一个有心意的创作方向。看过之后更加觉得这种方式的正确:虽然短片质量参差不齐,困难但成功地串联起70年来的家国荣耀记忆。
个人观感排序:《北京你好》>《前夜》>《护航》>《夺冠》>《白昼流星》>《相遇》>《回归》
下面逐个简说一下:
《前夜》(8.0):
最后一秒救援,按部就班却不乏紧张刺激。黄渤演技扎实,管虎调度给力
《我和我的祖国》将新中国70年奋斗的艰苦历史,浓缩在七个故事,150分钟的画面中,爱国主题电影,摒弃了传统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塑造模式,转而拾起“家国同构”的概念,极力演绎平凡,展现人物群像。《我和我的祖国》将历史阴影面小人物的故事放大,让无名之辈得以见光,展现了伟大的时代中无数平凡小人物的伟大,凸显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等优秀民族品质。在那个年代中只有一腔热血建设祖国,情怀大于戏剧套路
今天回想了《北京你好》这个片段,它诠释的中国故事应该是最成功的了。在《北京你好》中,你看不到任何被宏伟化的符号,升旗啊,两弹一星啊,女排啊……统统都没有,有的是你走在街头都有可能碰到的的哥,他可能穿得很土,接完单就在路边吃午饭,成天在街坊串门,喜欢吹嘘和炫耀。他是每一个你或我。2008年,中国遭遇了汶川地震,也迎来了世界级的体育盛会。这两件可被载入史册的事件,已经构成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2008”这个时间点作为符号,构建了一个符号语境。这个语境放在所有中国人面前
《我和我的祖国》前夜中的材料学问题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falv5.com/zhibo/id-8266.html